top of page

过去40年股市崩盘

  • Writer: Faron
    Faron
  • 4 days ago
  • 8 min read

《黑色星期一》(1987年)


1987年10月19日,华尔街经历了单日最大跌幅——这一天后来被称为“黑色星期一”。由于恐慌性抛售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(DJIA)暴跌22.6%(508点)。


此次崩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,包括美元疲软、利率上升、股票估值过高以及对贸易和预算赤字的担忧。


时任财政部长詹姆斯·贝克暗示,随着债券收益率上升,美元可能贬值,投资者信心因此动摇。10月19日美国股市开盘前,亚洲股市已开始暴跌。





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尤其脆弱,受前几年国际投资者参与度不断提高的推动,该指数在 1987 年前八个月飙升了 44%。


投资组合保险,一种当时广泛运用期权和衍生品的新颖策略,获得了极大的欢迎,但最终却加剧了经济衰退。股票、期权和期货市场的结构性缺陷加剧了混乱局面,导致交易余额为负,加剧了股市崩盘。


这场危机促使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迅速采取行动。由主席艾伦·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迅速采取行动,通过注入流动性并承诺支持银行体系来安抚市场。


黑色星期一的第二天,吉隆坡综合指数(KLCI)下跌了15.7%,跌幅56.24点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,该指数持续下跌,又下跌了135.43点,跌幅37.8%,跌至更低的低点。虽然美国股市在此期间也表现疲软,但并未创下新低。


1989 年 9 月,即“黑色星期一”发生近两年后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,而隆综指则在 1989 年 10 月实现了全面复苏。


1987 年的股市崩盘导致了熔断机制的引入,以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快速且剧烈的市场下跌。


亚洲金融危机(1997-1998年)


1997年7月,泰国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度,引发亚洲金融危机(AFC),泰铢迅速贬值,给整个地区带来冲击。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邻国,被称为“传染病”,并造成了广泛的金融动荡。


危机爆发前,东盟经济体凭借外资流入和信贷增长,经历了多年的快速扩张。然而,结构性弱点——例如企业杠杆率过高、银行体系脆弱以及巨额经常账户赤字——使其变得脆弱。随着投资者信心的动摇,这些弱点愈发凸显,导致外资大规模外逃。


随着外国投资者大举撤资,货币暴跌,利率飙升,股市遭遇深度抛售。截至1998年9月,泰国SET指数较1996年2月的高点下跌了近85%,而印尼JSX综合指数以美元计算暴跌超过90%,印尼盾贬值超过80%。


同期,吉隆坡综合指数下跌约75%,林吉特也面临巨大压力。菲律宾证券交易所指数(PSEi)的跌幅也超过75%。


马来西亚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援助,转而选择资本管制,并于 1998 年将林吉特与美元挂钩。接受 IMF 援助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、韩国和泰国。


为应对危机,马来西亚成立了国家资产管理公司Danaharta和资本重组机构Danamodal。此外,马来西亚还成立了债务重组机构——企业债务重组委员会,以应对金融体系的不稳定。





大多数市场的复苏耗时近十年。吉隆坡综合指数于2007年2月重回1997年的峰值,菲律宾证券交易所指数也于2007年5月重回峰值。以美元计价的印尼股市于2008年2月收复了失地。然而,泰国证券交易所则用了近17年的时间才从亚洲金融公司(AFC)的损失中恢复过来,最终于2013年1月收复失地。亚洲金融公司促使许多受影响国家进行了重大改革,包括改善金融监管并提高银行业透明度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AFC 促成了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于 1999 年提出的国家金融机构整合计划,旨在稳定和加强银行体系。


在整个亚足联世界杯期间,美国市场基本未受影响。尽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97年10月因对全球蔓延的担忧而下跌了12.4%,但随后迅速反弹。到1998年初,该指数已完全恢复并重拾上升轨迹,于1998年7月达到9,300点,随后继续上涨,最终在2000年达到11,750点的峰值。


互联网泡沫(2000年)


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,人们对互联网的潜力充满无限乐观。投资者蜂拥而至,追捧任何名称后面带有“.com”的公司,往往不顾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或盈利能力。


随着互联网普及,初创企业蜂拥上市,背后是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,他们仅仅依靠一个网站或一个创意。估值飙升,驱动力来自对未来的预测,而非实际收益。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都相信自己正在见证一场技术革命,并渴望参与其中。


全球对科技股的乐观情绪延伸至本地市场,电信和互联网服务公司(例如快速扩张的 Maxis Communications 和新成立的马来西亚互联网交换中心 (MyIX))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。


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是科技股的聚集地,该指数从 1995 年的 1,000 点飙升至 2000 年 3 月的 5,000 多点。然而,2000 年初,美联储提高利率以冷却过热的经济,改变了投资者情绪,并最终刺破了互联网泡沫。





到2000年3月,市场达到顶峰,人们对尚未盈利且盈利前景不明朗的科技公司的疑虑浮现。恐慌性抛售随之而来,在接下来的两年里,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了80%,从2000年3月5,048点的高点跌至2002年10月1,114点的低点。


然而,复苏缓慢而痛苦。尽管其他美国大盘股指在股市崩盘后开始反弹,但受创最重的纳斯达克指数却花了更长时间才恢复。直到2015年,纳斯达克指数才最终恢复到股市崩盘前的峰值,此时距离泡沫破裂整整15年。


与此同时,主要追踪银行、种植园、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行业的吉隆坡综合指数也受到了影响。从2000年3月开始,该指数进入下降趋势,到2001年4月下跌41.6%,跌至553.34点的低点。此次下跌主要是受整体经济放缓的影响,当时美国在2001年3月至11月陷入衰退。


全球金融危机(2007-2008年)


2007-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(GFC)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一,全球股市大幅下跌。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泡沫,而次级抵押贷款、金融放松管制以及银行过度冒险又加剧了泡沫的形成。


2000年代中期,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不佳的借款人发行了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,押注房价持续上涨。银行将这些高风险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(MBS)和担保债务凭证(CDO),并出售给全球投资者。


随着2007年美国房价下跌,这些金融产品的价值暴跌,导致银行和投资者损失惨重。这场危机最终导致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破产,给全球市场带来冲击,引发持续的抛售。


2008年,股市跌势加剧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007年10月的最高点暴跌54%,至2009年3月的最低点。欧洲市场因银行大量持有MBS而遭受巨额损失。




与此同时,亚洲银行虽然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,但也受到全球金融联系和贸易依赖的影响,导致亚洲市场下跌 40% 至 65%,具体跌幅因国家而异。


各地区复苏情况不一。美国美联储和政府采取了果断行动,包括救助主要金融机构、实施财政刺激措施以及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。


与此同时,中国刺激计划带来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尤其是原油和棕榈油价格,这加速了富时隆综指的复苏。到2010年7月,该指数收复了全球金融危机时期42.4%的峰值跌幅,比美国市场早了近两年半。


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触底近五年后,于2013年3月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。其他全球市场则花费了更长的时间,大多数主要股指在2014年才恢复。


欧洲债务危机(2010-2012年)

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,欧洲债务危机爆发,人们的担忧从私营部门债务转向欧元区主权债务。到2009年末,随着希腊预算赤字飙升至GDP的12.7%,远远超过欧盟3%的上限,投资者的焦虑情绪加剧。


这导致信用评级下调,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向其他负债累累的欧洲国家贷款的风险。到2010年,随着希腊濒临违约,危机进一步升级,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出手干预,并推出了11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。





2010年,爱尔兰和2011年,类似的救助计划相继出台,但救助计划附带了严格的紧缩条件,加剧了经济萎缩,并引发了公众的反对。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恶化,对债务危机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较大经济体的担忧,导致股市普遍下跌。


短短七个月内,代表欧元区最大企业的欧洲斯托克50指数暴跌逾30%,从2011年2月的高点跌至2011年9月的低点。银行股受创尤重,因其持有大量主权债券,且市场担忧其资本重组需求。


自 2011 年 7 月起的两个月内,随着全球市场波动加剧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 15.3%,而富时隆综指下跌了 15.8%。


2012年7月,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·德拉吉承诺“竭尽全力”维护欧元,安抚市场,并暗示将加大货币支持力度。随着欧洲央行采取直接货币交易计划(OMT)等措施,危机逐渐缓解。


美国股市反弹更快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 2012 年初收复失地,进而帮助富时隆综指在 2012 年 3 月收复失地。然而,欧洲股市反弹时间较长,欧洲斯托克 50 指数直到 2013 年底才恢复到 2010 年的水平。


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


2020 年 2 月底,随着病毒从中国蔓延至美国和欧洲,引发人们对全球大流行的担忧,新冠疫情引发了股市崩盘。


美国道琼斯指数在2月24日首次出现大幅下跌,暴跌近1000点(3.6%)。3月初,市场波动性进一步加剧,美国股市经历了三次“黑色交易日”(3月9日、12日和16日),当时股市暴跌触发了熔断机制,导致交易暂停。


3 月 15 日,美国开始实施封锁措施以遏制病毒传播,仅一天后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就下跌了 2,997 点(12.9%),创下 1987 年以来的最大单日点数跌幅。


随着新冠病例激增、封锁措施扩大以及油价暴跌(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价格战加剧),全球恐慌性抛售加剧,导致市场触发熔断机制。菲律宾甚至成为第一个完全暂停股市交易的国家。


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月12日的高点暴跌超过37%,并于3月23日跌至18,591.93点的低点——这是该指数历史上最大、最快的跌幅,并在数周内将市场推入熊市区域。一个月内,富时隆综指暴跌20.5%,跌至1,219.72点,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

然而,在各国央行和政府积极政策措施的推动下,市场迅速复苏。3月15日,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,并启动了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。不到两周后,美国政府颁布了《冠状病毒援助、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》(CARES Act),这是一项2.2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,旨在支持企业、工人和医疗保健系统。





除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之外,围绕重新开放计划和疫苗开发的乐观情绪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信心。


富时隆综指在 2020 年 7 月初出现反弹,受手套股 Top Glove Corp Bhd(吉隆坡:TOPGLOV)和 Hartalega Holdings Bhd(吉隆坡:HARTA)强劲上涨的推动。


与此同时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 2020 年 9 月之前收复了大部分失地。随后,该指数继续保持上涨势头,于 11 月 24 日达到历史性的 30,000 点里程碑,距离 3 月份的低点仅八个月。


view original article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